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腰间盘已突出,如何保养能一辈子不上手术台?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17 01:12:40 阅读次数:278


其实想想,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无非也就是这几种结局:


  • 通过适合的保养和治疗,腰间盘突症病情得到控制,很少复发;

  • 病情没有继续发展但也没有完全治愈,身体与疾病和平共处;

  • 最后一种是病情不断恶化,达到了手术的程度。


比较这三种结局,前两种是患者比较乐于接受的结果,而最后一种是患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那对于已经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如何能够通过保养,能避免上手术台呢?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进行指导。


图片

一、心理调节
图片

心理调节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心理活动是支配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心态平和,我们才能正确的对待身体的疾病,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做到坦然面对。要明白,腰间盘突出90%以上是可以保守治疗就能康复的,真正需要做手术的只有10%,不要过度担心
图片

二、饮食安排
图片

已经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多摄取蛋白质。肉、脂肪类食物要少吃,因为这会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图片

要多吃大豆、花生、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而维生素E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速增加,从而消除肌肉紧张,缓解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疼痛。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含钙的食品,如牛奶、鱼等。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食补的功效有限,时间也比较长,食补不能代替任何治疗方式。

三、日常保养
图片

1、多躺

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基本的治疗方式。因为当您无论是坐着、站着的时候,腰椎间盘突出都在承受上半身的压力,只有卧床休息时,腰椎间盘才是放松的状态,平躺还可以减少神经炎性物质,促进毒素吸收、有利于炎症消退和恢复,同时,也可以防止神经根粘连的发生。

姿势可以平躺也可以侧卧,以患者自己舒服为宜,但是要注意翻身时不能“拧麻花”,不能上半身先翻身,下半身后翻身,这样扭转可能损伤腰间盘,最好是上下半身一起翻身。

图片

2、保暖:

腰间盘突出后,会导致相应部位出现炎症,而炎症对冷、潮湿空气非常敏感,很多人反映“一变天儿,腰就疼”其实正是这个原因。

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季节交替的时候,可以在腰部多增加一些衣物,这也是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方式。

图片

3、日常运动注意:

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并非不能锻炼,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过度的锻炼。

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弯腰的动作,捡东西时要身体靠近物体蹲下捡取,不要直接弯腰捡取物品;

早晨起床时,要通过挺腰、抬腿等动作先放松腰部,然后侧卧用胳膊支撑身体起床;

长时间坐位时,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必要时可在腰后部放置一个小枕头或靠垫,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减轻腰部肌肉疲劳;

尽量少拿重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搬东西时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不得离身体太远,采取下蹲屈屈膝姿势,尽量做到不弯腰,以减轻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图片

4、减肥:

很多腰间盘突出患者都存在过度肥胖的情况,但体重的增加会加重腰间盘的压力,所以减肥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方式。
图片

5、换工作或改变工作方式

腰椎间盘之所以成为司机、装卸工、IT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工作对腰椎间盘的损伤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换个工作。


如果没办法换工作,也最好要改变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坐的时间长了,就活动一下,弯腰用力时要掌握正确方法。


图片

四、日常锻炼方式指导
图片

日常锻炼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病不是一天两天,康复锻炼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但长期坚持肯定有效果。

1、卧床时别忘四肢肌肉、关节锻炼:

直腿抬高练习:
图片

2、腰背肌锻炼

锻炼方法:
先用飞燕式,每天早晚锻炼一次,每次做30个周期。然后用5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五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注意:如果确诊是因为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感染导致的腰疼,不适合腰背肌锻炼)
图片

图片

来源:骨事汇、大豫骨科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