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秋季养生正当时:中医教你顺应天时的养生全指南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03 09:28:53 阅读次数:253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暑热渐退,凉意初显,我们迎来了天高气爽的秋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养生?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为您详细解析秋季养生之道。


一、秋分后:阴阳平衡的关键节点


秋分后,北半球昼短夜长趋势加剧,气温逐渐下降,自然界由“阳盛”转向“阴盛”。中医理论认为,秋气与肺相应,而秋分正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人体气血也随自然变化由外散转为内收,养生重点需从“夏长”转向“秋收”。秋季养生要以收敛阳气、滋阴润燥、养护肺脏为核心,通过起居、饮食、运动及经络调理等多维度调养,为冬季“潜藏”奠定基础。


图片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二、起居作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秋季起居养生的总原则。


具体执行建议:

睡眠时间: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

适应变化:随着秋分后昼短夜长,可适当调整睡眠时间,比夏季早睡1小时左右

午休安排:如有条件,可在中午11点-下午1点(午时)小憩15-30分钟,补充精力。


养生原理: 早睡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现代研究也证实,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增强免疫力。


三、饮食调养: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称为“秋燥”,最易伤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提出:“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具体执行建议:

1.减少食物: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避免发散过度

2.增加食物:苹果、葡萄、山楂、石榴等酸味水果,有助收敛肺气

3.必备食材:梨、银耳、百合、山药、蜂蜜等滋阴润肺之品

4.实用药膳:

雪梨百合汤:雪梨1个+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煮水饮用

银耳莲子羹:银耳15克+莲子20克+枸杞10克,慢火炖煮


图片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养生原理: 中医五行理论中,秋属金,对应肺,辛味也属金,过多辛味会导致肺气过盛而克肝木(酸味)。因此秋季需“省辛增酸”以平衡五脏。


四、运动养生:缓而不急,内敛精气


秋季运动应以“收”为主,不宜过度剧烈发散。


具体执行建议:

推荐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登山

运动时间:最佳为早晨太阳初升后,避开气温较低的深夜和清晨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

传统功法推荐:秋季尤其适合练习“六字诀”中的“呬”(音嘶)字功,有助于宣通肺气


养生原理: 《养生延命录》记载:“呬字功可泻出肺腑浊气,调节呼吸。”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阳气外泄,符合“养收”之道。



图片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五、中医外治法:简单实用的自我保健


1. 穴位按摩

揉按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每日早晚各按揉3-5分钟,预防呼吸道疾病

敲打肺经(从锁骨下沿手臂内侧前缘至拇指):早晚各拍打5-10分钟,增强肺功能


2. 中药足浴

配方:艾叶15克+生姜3片+花椒10粒

方法:煮沸后兑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温40℃左右

频率:每周3-4次,有助于温通经络,改善秋季脚凉


3. 艾灸保健

主要穴位:神阙、足三里(健脾);大椎、肺俞(补肺);命门、肾俞、关元(培元固本)

方法:每穴艾灸10-15分钟,每周2-3次(注意防烫伤)


图片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六、情志调摄:保持安宁,避免悲秋


秋季草木凋零,易引发“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


调节方法:

多参与社交活动,与人交流;

培养宁静爱好:书法、绘画、音乐等;

适当日晒:上午10点前晒太阳15分钟,有助于阳气生发。

《黄帝内经》强调:“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保持内心平静,是秋季养生的关键。


秋季养生核心在于“收”,顺应自然收敛之气,调整自身生活作息、饮食运动。通过以上简单实用的方法,我们不仅能安然度秋,更能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记住,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贵在坚持,从现在开始,让中医智慧守护您的健康秋季吧!



来源:视源健康Yibicom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