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
腱鞘炎与腱鞘囊肿!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17 07:00:33 阅读次数:177





腱鞘炎

图片


一、正常腱鞘结构

每块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一般位于肌的中部,主要由骨骼肌纤维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肌腱一般位于肌的两端,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而坚韧,无收缩功能,主要起连接作用。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具有固定、保护和协助肌运动的作用。

腱鞘是包围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外面的结缔组织鞘管,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腱纤维鞘),内层为滑膜层(腱滑膜鞘)。滑膜层又分为脏、壁两层,脏层包于肌腱表面,壁层贴于纤维层内面,两者相互移行,围成一密闭的腔隙,内含有少量滑液,肌腱可在鞘内自由滑动(图1)。


图片


图1  腱鞘示意图

腱鞘和骨之间形成弹性极小的“骨-纤维隧道”,具有约束肌腱,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等作用(图2)。


图片


图2  屈肌的骨-纤维隧道示意图


图片


图3

若手指长期、过度快速活动,可导致腱鞘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二、腱鞘炎概述

腱鞘炎是指发生于腱鞘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腱鞘炎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劳动者及长期、过度使用手指和腕关节的人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见的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其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和压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

三、病因

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病因是慢性劳损、外伤等。其根本原因为肌腱和腱鞘之间过度摩擦,使腱鞘发生炎性反应。多数因反复的劳损累积而成。少数患者因外在压迫引起,如长跑运动员的鞋带系的过紧、自行车运动员的脚蹬防滑卡过紧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频繁活动引起过度摩擦,可使腱鞘在早期发生出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或慢性迁延后则发生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病理变化。由于腱鞘增厚致使腱鞘狭窄,腱鞘与肌腱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肌腱也发生变性,从而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1.手指及腕部的腱鞘炎:常因手指或腕关节长期、过度用力活动而引发,如织毛衣、洗衣、乐器演奏、打字(图4)等。


图片


图4  打字


图片


图5 腕部腱鞘炎

2.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好发于长期肩部活动者,如搬运工、摔跤运动员等。其发病机理跟手腕部腱鞘炎一样,由于肌腱长期受到磨损而发病。

3.足踝部腱鞘炎:多发生在踝关节活动较多者,如田径运动员、登山运动员、舞蹈演员等。

四、临床症状

腱鞘炎大多为局部症状,主要表现是局部的疼痛、压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还伴有放射痛,即自腱鞘病变处向肢体末端放射。弹响指和弹响拇是狭窄性腱鞘炎的特征性表现。

早期手指根部有酸痛感,晨起明显,稍活动后可缓解。部分患者疼痛会向腕部或指尖辐射,手指弯曲时会产生扳机样动作及弹响(图6、7),严重的手指不能弯曲或者不能伸直。


图片


图6 弹响指发生机制示意图

(1)正常肌腱和腱鞘(2)发病后肌腱呈葫芦形肿大,腱鞘肿胀(3)手指主动屈曲时,远侧膨大挤过狭窄的腱鞘,发生弹响(4)手指伸直时也同样发生弹响


图片


图7  弹响指


图片


图8  弹响指术中所见

1.指屈肌腱腱鞘炎:最常发生于拇指,其次是环指、中指、小指和示指,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痛性结节。各手指发病的频度依次为中、环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


图片


图9  弹响拇

小儿的弹响拇多见于双手拇指,常表现为拇指活动时有弹响或不能伸直,细心的家长可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内发现,有的则在孩子3-4岁时才发现。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桡侧疼痛,逐渐加重,无力提物。检查时皮肤无炎症表现,在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侧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握拳尺偏腕关节时,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


图片


图10  Finkelstein试验阳性

3.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主要位于肩关节前面,夜间疼痛会加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继发性肩周炎。


图片


图11  肱二头肌长头腱


4.足踝部腱鞘炎:主要症状是踝关节的乏力、疼痛,局部肿胀,会有压痛。


(三)并发症

桡神经浅支损伤: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行手术治疗时,有可能会损伤桡神经浅支,表现持续手背虎口处感觉麻木。

肌腱半脱位:肌腱错位或脱位。


五、相关检查

(一)身体检查

指屈肌腱腱鞘炎,可在患指的掌侧摸到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图12),手指弯曲伸展时可以感到结节随屈肌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并有弹响。


图片


图12  环指腱鞘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远侧掌横纹处触及结节,并且握拇尺偏试验阳性,即拇指弯曲后握拳,使腕关节向下偏移,会引起手腕处明显的疼痛(图13)。


图片


图13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试验)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阳性。曲肘90度,医生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手腕,让患者用力屈肘、外展、外旋,医生给予阻力,如肱二头肌长头腱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图14)。


图片


图14  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二)影像学检查

X光片、磁共振检查、超声等可作为腱鞘炎的辅助诊断方法,狭窄性腱鞘炎一般无骨及骨关节结构的改变。


六、鉴别诊断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小关节,特点是两侧关节对称发病。早期局部会有酸痛感、活动不灵。后期会出现关节的肿胀、甚至畸形等。腱鞘炎不难与后期的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

(二)周围神经炎

发生周围神经炎时会有手套麻木感,部分人会有触痛过敏的表现,但是关节活动是正常的,腱鞘部位也没有按压痛,这点可以与腱鞘炎相鉴别。


七、治疗

就诊科室:骨科、手足外科。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减少患病部位的频繁活动,注意休息,休息是该病最重要的治疗。

2.按摩:可适当按摩、放松患病部位。

3.制动:症状严重时患病部位可用夹板、石膏固定来限制活动,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可用三角巾悬吊小臂加以保护。

4.止痛:可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等,目前也有很多外用贴剂,效果确切。

(二)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手术治疗

狭窄性腱鞘炎保守治疗后症状未改善时,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部分症状明显者也可以首选封闭治疗(图15、16),封闭治疗无效时则需行手术治疗,将腱鞘切开减压。


图片


图15  封闭治疗


图片


图16  封闭治疗示意图

(三)中医治疗

1.中药内服、外治:可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口服药物或外用药膏、洗剂(熏蒸、洗涤)等。

2.针灸治疗:在结节部位及周围痛点行针刺,隔日一次。

3.推拿:采用揉法、擦法等松解类手法配合穴位的点按,来疏通局部粘连的经络、肌肉、筋膜,逐渐恢复关节活动。

4.其他治疗:如小针刀治疗等。


八、预后

腱鞘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痊愈,前提是发作期注意休息。部分患者因疼痛加剧而影响正常的活动,可以辅助消炎止疼药物,改善生活质量。大部分腱鞘炎可治愈,但部分患者会存在复发情况。腱鞘切开松解手术时,如果腱鞘切开的范围不够大,肌腱与腱鞘可能再次粘连而使症状复发。


九、预防

注意工作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在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

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手。

冬天洗衣服时最好用温水,户外活动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

对于长期伏案办公人员来说,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不要悬空。

手腕关节做环转运动;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重复数次都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素材来源:外科学(第9版)、百度百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腱鞘囊肿

图片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黏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

大关节的囊性疝另行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叫腘窝囊肿,或Baker囊肿。


图片


图17  腘窝囊肿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桡侧腕屈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


2.病变部出现一个缓慢长大肿物,肿物较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可发现0.5-2.5cm 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诊为骨性肿物。重压肿物有酸胀痛。用粗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图片


图18  腕部腱鞘囊肿

【治疗】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泼尼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但有一定复发率。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一般较小,穿刺后复发率较高,多次复发者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勿残留囊壁。如系腱鞘发生者,应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缝扎切除,同时修复关节囊以减少复发。




来源: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