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健康已然成为我们最为珍视的财富。而家庭,作为我们生活的核心场所,不仅是情感的避风港,更是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阵地。
2025年9月1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本次活动主题聚焦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人人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让我们解锁家庭健康核心密码“三减三健”
健康体重
健康口腔
健康骨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烹饪中,可使用定量盐勺,一般情况下少放5%~10%的盐不影响菜的口味。
还可使用无盐混合调味料或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等高盐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尽量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多吃新鲜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食用油用量是成人每天25-30 克,相当于家用普通白瓷勺三勺左右。
在烹饪方面,可选用控油壶计算好就餐人员总数对应的用油总量,再按量分配至各个菜品中。
烹调食物尽可能选用不用烹调油或少量使用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需要炸的食品尽量用煎代替。

尽量少用动物性脂肪油,有条件常备2-3种植物油轮换着吃,可优先选择橄榄油、茶油等。
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少吃或不吃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不喝菜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烹调食物时应少放糖,改用其它调味料提味。
外出就餐、吃外卖时少食糖醋排骨、东坡肉、锅包肉、汤圆等糖分高的食品,购买零食尽量选择低糖、无糖食品。
平时生活中,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含糖饮品。
减少吃饼干、冰淇淋、巧克力、 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高糖食物的次数。

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检查,发现牙齿疾病及时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
注意习惯养成,少吃甜食,餐后、食用零食、饮用碳酸饮料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²
-
18—64岁: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
65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
80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保持饮食多样化,选择全谷物、蔬菜、豆类等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搭配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注重体育锻炼,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累计150分钟以上的身体活动,并减少久坐时间。
工作期间,每小时站起来动一动。体重指数较高的应制定循序渐进的减重计划,采取少食多餐、科学运动等方式降低体脂率。

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或保持骨量。
科学运动防损伤,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保持持续行动力。
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少久坐多锻炼。
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

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养成,不是让我们突然改变生活,而是提醒大家:
健康藏在每一勺盐、每一次运动、每一晚好眠里
从今天起:奶茶少糖、走路下班、睡前刷牙
这些微小改变,终将汇聚成健康的力量
来源:广州天河疾控、华南师范大学医院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