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屈肌腱、指伸肌腱解剖及损伤分区!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3 09:27:03 阅读次数:157
![]()
手部肌腱,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指伸肌腱和指屈肌腱。
屈指肌腱共有9条,除拇指仅1条外,其他四指各有深、浅腱1条。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浅腱末端分为两条止于中节指骨掌两侧,深腱在其下方通过而止于远侧指骨基部掌面。
指伸肌腱均起自于前臂背侧伸肌的远端,在手背和指背走形于皮下,位置表浅,分为桡侧组和尺侧组,桡侧组与拇指运动有关,尺侧组与其他四只伸指运动有关,包括拇长伸肌腱(1条)、拇短伸肌腱(1条)、拇长展肌腱(1条)、指总伸肌腱(4条)、示指伸肌腱(1条)、小指伸肌腱(1条)。伸肌腱插入中间指骨的底部,作为中央束,插入远端指骨的底部,作为外侧束。指总伸肌腱是一系列肌腱,有共同的肌腹,它们之间有腱间结合纤维,可加强伸展运动的稳定。拇指的伸展由拇长展肌腱、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进行。食指和小指也通过固有指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而具有伸展功能。腕关节处的纤维带形成的伸肌支持带,用于防止腕部肌腱弯曲,并将肌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括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第二部分包括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第三部分是拇长伸肌腱;第四部分包含指总伸肌加示指伸肌的四根肌腱;第五部分是小指伸肌腱;第六部分是尺侧腕伸肌腱。如图上所示,指伸肌腱通过其第一、三、四、五部分。在近端指间关节处,伸肌腱与侧束的部分纤维融合成伸肌腱的中央腱,止于中节指骨基底部,作用于伸近端指间关节。在近端指间关节以远,两侧的侧束合并形成终末腱,至于末节指骨基底,伸直远端指间关节。V区,前臂区:位于屈肌支持带上方的肌腱区,结构间疏松结缔组织较多,施行肌腱修复术较容易,术后粘连轻,对肌腱的滑动功能影响小。IV区,腕管区:位于腕管内,处于狭窄的通道中,此区9条屈肌腱和正中神经挤在一起,容易引起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很常见,各肌腱的分别滑动练习可以有效预防肌腱粘连。III区,手掌区:此区从远侧掌横纹至屈肌支持带远侧缘。在这段内,拇指和小指屈肌腱分别有单独的桡、尺侧滑液囊包裹;中部3指的屈肌腱位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外被以腱旁组织,有蚓状肌起于指深屈肌腱。对于该区屈肌腱损伤,建议早期让掌指关节做轻微的被动活动以及轻微的被动握勾拳动作。II区,腱鞘区:此区是从中节指骨中部至远侧掌横纹平面。此区内有指浅、深2条屈肌腱,肌腱位于指屈肌腱腱鞘内,血供差,因此,此区肌腱损伤手术处理难度较大,效果也差。在拇指虽然只有1条拇长屈肌腱,比较简单,但由于拇指掌指关节两侧有2枚籽骨夹持,形成狭窄通道,在病理情况下,易与拇长屈肌腱发生粘连。I区,深肌腱抵止区:此区是远节指骨肌腱止点至中节指体的中部(拇指为近节指骨中部)此区只有一条指深屈肌腱或拇长屈肌腱,被部分包裹在腱鞘内,附着处有恒定的短腱纽,有良好的血供来源,肌腱的移动度小,断裂后行早期修复效果较好。VIII区,前臂区:肌腱间有较多的疏松结缔组织,修复后轻度粘连。此区拇长展、拇短伸肌腱跨越桡侧腕长、短伸肌和长伸肌腱,多根肌腱断裂时要注意肌腱的走行与排列,不可错接。VII区,腕背区:伸指肌腱唯一有腱鞘的区域,损伤后易回缩,修复后易发生肌腱粘连,术中常需切除相应部分伸肌支持带。VI区,掌骨区:此区食指、小指各有两条肌腱,单独一条肌腱断裂掌指关节可以正常活动;需特别注意,由于腱间联合的存在,肌腱断裂后掌指关节仍可保留部分伸直功能。V区,掌指关节区:此区肌腱活动范围大,约5~8mm,此区断裂掌指关节不能伸直,但由于蚓状肌和骨间肌的作用,指间关节仍可伸直。IV区,近节指骨区:此区伸指肌腱形成宽阔的指背腱膜(尚有骨间肌、蚓状肌加入),可以在指骨背面自由滑动,此区断裂由于指背腱膜的回缩,被动牵拉近节指骨,导致指间关节过伸。III区,近侧指间关节区:此区包括中间束及两侧束,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基底部,两外侧束经关节背外侧走向远侧并逐渐靠拢,此区断裂表现为近侧指间关节屈曲;不能主动伸直;如果两侧束保留完整,可出现远侧指间关节伸直,近侧指间关节屈曲即所谓“钮孔畸形”。II区,中节指骨区:包括两侧束,在此区逐渐合并成一束,两束之间有横向纤维相连,形成三角韧带。此区断裂亦表现为“槌状指”。I区,远侧指间关节区:两侧束汇合后止于远节指骨基底部,易发生切割伤或肌腱止点的撕脱骨折,损伤后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槌状指”。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