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调理方向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11:46:33 阅读次数:364


内容摘要:


一、腰椎的结构

1、椎体

腰椎共有 5 个椎体,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椎体较大,呈横椭圆形或肾形,中部略细,上下端膨大,由上至下体积渐增,主要组成为骨松质,外层的骨密质相对较薄,这种结构使得腰椎能更好地承重和传递力量。

2、椎弓及其突起

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包括椎弓根、椎板。椎弓根向前和椎体相连处较细,上、下椎弓根合成椎间孔,脊神经在此合成并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从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的板状部分称椎板,上下椎板间由黄韧带连接。

3、突起:包括左右上、下关节突,棘突和左右横突 7 个突起,均为肌肉、韧带的附着部位,以保证上、下相邻的腰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央,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可在皮下触及;腰椎的上下关节突分别与椎弓相连,组成腰椎的后关节,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在外,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在内,关节囊较厚,可做前屈、侧屈运动,但几乎不能旋转。

4、椎孔和椎管:椎孔由椎体后方和椎弓共同形成,形状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三叶草形。脊柱的全部椎孔借助韧带等组织相连形成椎管,椎管内包含脊髓和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5、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髓核为中央部分,是粘性、透明胶状物质,像一个承重的圆盘,在相邻脊椎骨间的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纤维环包围髓核,构成椎间盘的外周部分,并连接上下椎体,圈住并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状;软骨板位于椎体上下,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为透明无血管的软骨组织,起保护椎骨、缓冲压力、营养交换的作用。


二、腰椎的功能特

1、支持负重:腰椎是人体中连接胸廓和骨盆的唯一骨性结构,是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位,不仅负担着体重,还要完成各种体力劳动,上身的重量经过腰椎传到骨盆和下肢。

2、缓冲震荡:腰椎具有生理性前凸,类似一根弹簧,同时配合椎间盘的弹簧垫作用,能有效地缓冲从下肢传导而来的震荡,保护头部和椎管内的脊髓免受伤害。

3、维持姿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即使是在负重情况下,还能保持良好的平衡,腰椎的局部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腹部肌肉和骨盆协同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和稳定。

4、保护功能:腰椎不仅能保护腰段的脊髓和神经,还能与周围肌肉共同保护腹腔和盆腔内的脏器。

5、运动功能:腰椎具有一定的活动度,能够在椎间盘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协助下,进行屈曲、伸展、侧弯以及轻度旋转等运动,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日常活动和复杂动作,如弯腰、转身、行走、跑步等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因

1、核心原因:腰部发力时多为前倾姿势,导致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椎孔内神经属于物理错位,非炎症或病变,因此吃药无效

2、肌肉力量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脊柱两侧肌肉(如 “里脊肉”)可约束运动幅度,力量薄弱时肌肉的相互拮抗力量减弱,不能很好地约束身体运动幅度(如老人搬重物易突,小孩不易)


四、主要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疼痛多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常伴有麻木感。咳嗽、打喷嚏、弯腰、久坐或行走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有所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肌力减弱,如足下垂,严重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2、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疼痛范围较广,多为双侧,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且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或寒冷时症状可能加剧。患者腰部活动通常不受明显限制,但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会感到腰部僵硬、不适,适当活动后可缓解。

3、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且行走距离随病情进展逐渐缩短。腰部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也会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但程度相对较轻。

4、腰椎滑脱:轻度滑脱患者可能仅有腰部酸痛,劳累后明显,休息后缓解。随着滑脱程度加重,可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严重时会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腰部活动时可出现腰部 “卡住” 感,活动受限。


五、诊断方法

1、X 线检查:可初步了解腰椎的生理曲度、椎体形态、椎间隙宽度、椎间关节情况等,常用于排查腰椎滑脱、骨折、骨质增生等疾病。

2、CT 检查:能清晰显示腰椎的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间孔等,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椎管狭窄的程度、黄韧带肥厚等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结构,能准确判断腰椎间盘突出是否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以及脊髓有无损伤、变性等,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六、应对方法与原理

1、复位方法 

 牵引 强制拉长椎体,利用弹性回缩复位。

 反向力量 平躺时腰部垫枕,使身体自然返弓;或趴卧时两头垫高,腰部下沉,提供反向力

2、营养素辅助

关键营养素 :白质、维生素 C、钙、B 族维生素。   案例:70 岁老人误服每日 9 勺蛋白粉(建议量 3 勺),配合姿势调整,一周后症状显著改善。

3、生活建议 

 避免高压力姿势 如坐立弯腰系鞋带(压力最大)   推荐姿势 平躺(压力最小,睡平板床的原因)、直立。   预防重点 加强肌肉锻炼,减少反复弯腰负重。


来源:MVP晨曦你利安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