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腰痛+臀部疼痛,看似是腰椎间盘突出,实则是易忽视的它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7 07:36:02 阅读次数:293




腰痛、屁股痛是不少中老年都有过的经历,这些症状在频繁出现后,不少人都认为自己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了,甚至拍片也显示腰椎间盘有问题。

但是此时也要注意另一种情况——臀上皮神经卡压,它还不少见。

最经典的特征是: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端坐位改为站立位时,腰部用不上力,大多不能直接站起来,需要搀扶或双手扶膝盖勉强撑起来

图片


一、臀上皮神经的解剖

臀上皮神经是腰丛的皮支之一,主要由第 1、2、3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在竖脊肌外侧缘穿出,向外下方走行:

  • 经髂嵴上方:臀上皮神经在腰背部穿出后,越过髂嵴上方进入臀部。

  • 在臀部:在臀部区域,臀上皮神经主要走行在臀筋膜的浅面,并分为数支。

主要支配臀部上方及外侧区域的皮肤感觉,具体包括臀大肌上缘、臀中肌后缘以及部分大腿后侧近臀部的皮肤。

图片


二、臀上皮神经卡压

1.常见原因

①姿势不正确

最常见于腰椎有侧弯或旋转,特别是在上腰段有错位紊乱时。

②骨盆不正

尤其是久坐之人,喜欢跷二郎腿,特别容易引发骨盆左右旋转,一般多见于右旋转,易使神经在髂嵴下方这一段受卡压,而引发臀部周围疼痛。

图片


2.易损伤部位

臀上皮神经与髂嵴关系密切,在越过髂嵴上方时容易受到牵拉、卡压等损伤。

臀上皮神经周围有竖脊肌、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在肌肉紧张、痉挛或损伤时,也可能受到影响。

臀上皮神经走行在臀筋膜浅面,筋膜的病变也可能累及其出现损伤。

图片
图片


3.症状

①疼痛

部位:主要表现为一侧腰臀部深部疼痛,多在髂嵴中部附近,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性质:疼痛可为钝痛、酸痛、刺痛、锐痛、烧灼样痛等。急性期可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牵拉、触电样疼痛,疼痛剧烈;慢性期疼痛一般较轻,多能忍受。

规律:疼痛通常为持续性,在弯腰、转身、久坐、起坐、行走、伸展、扭转等活动后会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在夜间因疼痛而影响睡眠。

图片


②感觉异常

麻木:患者可能会感到臀部和大腿后外侧的麻木感。

其他:还可能出现感觉减退、痛觉过敏、刺痛、灼热感等异常感觉。

③压痛及条索状物

压痛:在臀上皮神经经过的髂骨嵴处有明显压痛点,一般在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方,或沿髂后上棘向外约 6-7cm、后正中线向外 7-8cm 处可定位到压痛点。

条索状物:部分患者在压痛点处可触及条索状物,触压时病人感到酸胀、麻困、疼痛难忍,甚至沿臀、股的外侧放射到股下部。

④运动障碍

腰部活动受限:由于疼痛,患者常出现弯腰、旋腰、侧屈等腰部活动受限,由端坐位改成直立位或由直立位坐下时,会感到腰部 “用不上力”,有时需要辅助。

下肢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等情况,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辅助检查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X、CT和MRI多无明显异常,但可排除腰突、骨折、肿瘤等引起腰臀部疼痛。

肌电图可辨别脊神经根性或臀上皮神经性疼痛。

高分辨彩超可见髂周软组织及肌纤维带增厚,同时可探及臀上皮神经被卡压。

图片

黄色箭头指向为臀上皮神经的内侧支,TIF为胸腰筋膜,PIC为髂后嵴,ES为竖脊肌,GM为臀中肌,*为纺锤样低回声病变


5.治疗

首先明确疼痛的具体位置,一般在俯卧位进行触诊,在髂嵴中点直下3-4公分处可触及一滚动、高起的绳索样组织,压时感到胀、麻、疼痛难忍,特别是在急性发病疼痛时较为明显。

可以在上述位置进行针刺或手法治疗,一般效果很好。

图片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理疗、封闭注射等,也可有较好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压痛点进行阻滞封闭治疗,即可诊断也可达到治疗目的,一般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激素的混合液注射,可反复注射,但不能超过三次,在超声导向下定位更准确。

少数患者经封闭治疗效果不佳,可局麻下行臀上皮神经松解术,文献报道,效果明显,且长期随访(3年)无复发。

图片

注射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针插入距压痛点1cm处,并以与皮肤成30度的锐角向触发点深进2cm。

来源:疼痛康复研究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