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专科护理专科护理
臀大肌损伤与臀肌挛缩症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4-12-24 05:20:25 阅读次数:371




胸小肌是常见颈肩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袖损伤、网球肘等疾病的必治疗点。

胸小肌功能是将肩胛骨外展、前倾、下回旋。胸小肌能够将肩胛骨向前、向下、向内拉,导致肩胛骨被向前下拉动,同时胸小肌将肩胛骨内缘和下角向远离肋骨的方向提升(翼状肩胛)。在上臂对抗阻力下压时能稳定肩胛骨。胸小肌下压喙突的力量能把肩向前拉,并可在肩胛骨向下猛推时起稳定作用(如拄拐)。当肩胛骨被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固定在上提位置时,胸小肌在上胸部参与的强力吸气

图片

胸小肌与肩胛骨外展

胸小肌过紧易引起肩胛骨外展,指的是肩胛骨内侧缘远离脊柱的动作,即肩胛骨前倾加下回旋的复合状态。肩胛骨外展主要发生在长期“圆肩驼背头前移”姿势的患者中,即使患者平背,也可能是上胸椎后凸,肩胛骨外展。胸小肌紧张使肩胛骨外展远离脊柱,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菱形肌和中下斜方肌被过度拉长,造成肩胛骨内侧菱形肌区域疼痛。故临床上治疗肩胛骨内侧缘区域的疼痛,首先要考虑胸小肌对菱形肌的牵拉,菱形肌疼痛被拉长疼痛是果,而胸小肌过紧是因。故对其治疗往往是选择后病前治,治疗胸小肌以缓解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图片

同时肩胛骨外展也会使肩胛骨与颈椎的距离拉大造成肩胛提肌被过度拉长,而引起肩胛提肌的反复损伤,临床中常遇到肩胛提肌损伤治疗后症状减轻,但是很容易复发,其根本原因是未考虑肩胛提肌受肩胛骨位置的影响,因此对于肩胛提肌损伤的病人,胸小肌的处理也至关重要,甚至有些类型的落枕在处理胸小肌后,症状都会明显缓解。

肩胛骨外展会伴随锁骨上提,长此以往也会造成上斜方肌区域紧张增厚,故对于斜方肌僵硬的病人,胸小肌的处理也是十分关键的。

图片

肩胛骨外展也会引起肱骨内旋,而肩胛骨外展常常是胸椎后凸引起,因此,在调整圆肩驼背的姿势时,胸小肌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

当肩胛骨外展后,附着在肩胛骨上的肩胛舌骨肌也会处于被拉长的状态,会引起吞咽咽痛或颈痛,也有少部分人会表现出罕见类型的落枕,即张嘴时出现颈痛,部分人群会表现出肩胛上切迹区域疼痛,这些都跟肩胛骨位置外展有关。

图片

肩肱节律中,肩胛骨会发生后倾、回缩以增加肩峰下间隙,防止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下结构撞击。国外研究发现肩胛骨外展会导致肩峰下间隙减少,肩胛骨下角翘起,也易出现肩峰撞击。肩胛骨外展程度是通过肩峰最高点与床面之间的距离测量所得,是肩胛骨位置异常的一个指标,临床上已经验证肩胛骨外展程度与肩峰撞击相关性密切。当胸小肌紧张时,肩胛骨外展,此时附着在肩胛骨内缘底面的前锯肌会随着肩胛骨的外展而逐渐短缩、无力,进而引起运动时上回旋不足。胸小肌紧张会导致肩胛骨外展和前倾,这与肩肱节律中的肩胛骨运动刚好相反,该肩胛骨位置变化会导致肩峰下间隙变窄,易引起撞击。

胸小肌是为数不多附着在肩胛骨前侧的肌肉,严重影响肩胛骨位置。故在肩峰撞击患者中,应重视胸小肌在肩胛骨位置变化中的重要性。

胸小肌与肩胛骨下回旋

胸小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共同组成一个力偶,使肩胛骨下回旋。而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存在5°上回旋,称之为肩盂倾斜角,该角度使肱骨头被盂窝下方支撑,避免肱骨头受重力影响直接脱离盂窝(图7-7)。而且此位置不仅能改善关节的接触,也会让周围软组织协助支撑关节,上盂肱韧带提供一股向上的力量,来抵抗手臂往下的重力。这两股力所产生向量会形成一股压迫的力量,直接作用到关节盂窝的中央,促进盂肱关节的静态稳定。而当胸小肌过度紧张后,肩胛骨下回旋,肩盂倾斜角消失,盂窝无法支撑肱骨头,此时肩关节稳定性降低,而为了维持肱骨头的位置,此时肩袖肌群就要过度发力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就造成了肩袖肌群的反复损伤。故肩袖肌群损伤的病人中,只处理肩袖肌群往往短期疗效尚可,长期疗效不佳,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肩胛骨下回旋对肩袖肌群的影响,尤其是冈下肌和小圆肌总是反复松解、反复紧张。基本上所有肩袖损伤可能都跟肩胛骨位置不良有关,尤其是肩胛骨下回旋的影响至关重要。

图片

肩关节外展过程中也存在肩胛骨上回旋,前锯肌、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方向盘转动”使肩胛骨上回旋,而其拮抗肌胸小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是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肉。但如果胸小肌紧张,肩胛骨上回旋受限,肩胛骨和肱骨运动不协调易引起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下结构撞击产生活动受限与疼痛。另外当肩胛骨下回旋超过5°时,肩关节稳定性将会降低,进而使维持肩关节稳定的肩袖肌群过度发力收缩,而出现损伤,肌力降低。在肩关节外展活动中,肱骨除了发生向上的滚动,也伴随着向下的滑动,被称为“滚动滑动机制”。其中,滚动是由三角肌、冈上肌作为主动肌发力完成的,而滑动则是由肩袖肌群中的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共同发力完成的。当肩胛骨下回旋过多,肩袖肌群持续收缩紧张、无力导致“滚动滑动机制”无法完成,肱骨头过度向上滚动、向下滑动力量不足,肱骨头和肩峰之间会发生撞击。

肩胛骨长时间处于下回旋也会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产生影响。肱二头肌长头附着于关节盂上缘,短头附着于喙突,下端附着于桡骨粗隆。肱三头肌长头附着于盂下结节,下端附着于鹰嘴。肩胛骨下回旋会使喙突和盂下结节下移,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就会长时间短缩紧张,肱二头肌下端会牵拉桡骨粗隆,造成环状韧带损伤,肘关节部位疼痛;肱三头肌会牵拉鹰嘴使鹰嘴的位置出现偏倚,造成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距离变化,挤压尺神经沟,引起尺神经麻木。另外盂下结节区域也也形成四边孔和三边孔,四边孔穿行腋神经,三边孔穿行桡神经,因此盂下结节区域、鹰嘴位置变化也会造成上肢肌张力变化,挤压上肢神经,产生手麻等症状。

胸小肌与前锯肌损伤

胸小肌是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肉,当胸小肌过紧时,会限制肩胛骨的上回旋,在外展时肩胛骨上回旋不足就会导致肩峰的撞击;而同样的,胸小肌过度紧张会通过交互抑制,导致前锯肌无力,前锯肌是肩胛骨区域重要的稳定肌肉,当前锯肌无力后,可能造成肩胛胸壁关节位置变化,进而导致运动时发生弹响。对于常见的肩关节弹响,一种为肩胛骨、肱骨之间的撞击,而另一种则是肩胛骨和肋骨之间的撞击。因此,肩三针(喙突、肩胛下窝、盂下结节)对于盂肱关节的弹响效果明显,而如果是肩胛骨与肋骨之间的撞击,则需要处理胸椎相对应的关节突关节。肩胛骨重要稳定肌肉前锯肌由3组纤维组成,上部纤维向前附着于第一肋,向后附着于肩胛上角,纤维走向与下部肋骨平行;中间两条纤维向前附着于第二三肋全长的一半,向后附着于肩胛骨脊椎缘全长,紧贴肋骨与其呈 45°交角;下部五六条纤维向前附着于第四-八或九肋,形成一个 1/4 圆的扇形,与前方的腹外斜肌的肋骨附着相交织,向后汇聚于肩胛下角,构成前锯肌最有力的部分。神经支配来源于胸长神经(C5、C6、C7)(图7-9) 前锯肌在稳定肩胛骨的基础上能将肩胛骨向上转动,从而支持上臂的屈曲和外展;通过外展肩胛骨使上肢带前伸,从而在前推动作中辅助将肩胛骨稳定的贴靠在后胸廓上,如俯卧撑;辅助上提肩胛骨,将肩胛骨内缘牢牢地固定在胸廓上,是吸气辅助肌。因此能使肩胛骨向上,向外和向前运动。前锯肌损伤表现为中胸部前外侧和肩胛下角内侧剧烈的疼痛,可沿上臂内侧向下放散延伸到手掌和环指;前锯肌与菱形肌都附着在肩胛骨内缘,当前锯肌过度缩短时可导致菱形肌被拉长而引起肩胛骨内侧痛;由于前锯肌是吸气肌其损伤还会引起静止时胸痛,跑步时因深呼吸而胁肋疼痛,气短不能深呼吸,找不到舒适的睡姿,可因上肢带的前伸而加剧,影响肩肱节律。前锯肌紧张可造成肩胛骨外展并转动,造成圆肩、肩胛冈和肩胛骨上缘凸起;前锯肌无力则可造成翼状肩胛(排出胸小肌的紧张)。前锯肌损伤的原因可能为胸小肌过紧导致肩胛骨外展,也可能跟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在穿过中斜角肌受到卡压而导致前锯肌变弱或无力。临床需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卡压、C7-8 神经根损伤和带状疱疹等相鉴别。

图片

胸小肌除了使肩胛骨位置外展、前倾、下回旋外,胸小肌紧张也是造成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与其下方穿行的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有关。故上肢的手麻、手胀、手冰凉都可以处理喙突,临床上也有胸小肌综合征的命名,也称之为喙突综合征。

胸小肌综合征

在胸小肌接近肩胛喙突止点处的深层后方形成一管道,称为胸小肌管道,有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后束、外侧束自内向外依次通过,并伴有锁骨下动、静脉为主的神经血管束走形于此。急性外伤、慢性劳损、肋软骨病变等原因,均可导致胸小肌或后方的肋软骨及其间隙内脂肪组织等发生炎症、水肿,早期表现急性炎症水肿,刺激神经,即可诱发出疼痛;长期会导致胸小肌相对发生痉挛、挛缩,胸小肌管道容积减小,压力增高,当上肢外展动作时,如:骑车、上举、外展等,可导致胸小肌进一步紧张,而走行于其中的神经血管束将受到卡压刺激,亦可导致其所支配区域发生疼痛、感觉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发现,胸小肌综合征病人中,中老年者较多,且部分有含胸、圆背、肩部不同程度内旋体位,导致胸小肌相对紧张、挛缩,若此时患肩过度外展,胸小肌张力必然增加,胸小肌管道内压力也相对增加,其内的血管神经束更易受到卡压,故更容易发生本病。

图片


胸小肌与上交叉姿势

对于上交叉综合征,其姿势变化为圆肩驼背头前移,而骨骼的变化则为胸椎后凸、肩胛骨外展和下回旋、肱骨内旋、颈椎曲度变直。而肩胛骨外展与胸椎后凸、肱骨内旋相互影响,因此即使是上交叉姿势,也可以通过处理喙突以取得矫正姿势的效果。

图片

3.针刀治疗
应用针刀松解喙突内测内上方治疗前方胸小肌 ,使外旋肩胛骨内收,包块可减小或消失,不适症状得以治愈。

图片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在胸大肌深面,为三角形扁肌,起自2~5肋骨的前面及肋间肌表面的筋膜,止于肩胛骨的喙突。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胸小肌可上提肋骨及外旋肋骨,但在用力吸气时才有活动。胸小肌由胸前内侧神经(颈8、胸1)支配。

来源针刀医师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