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刀治疗对于不同类型颈椎病的意义是不同的。一般认为, 在常见的7种类型的颈椎病中,按照针刀治疗价值排序应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也就是说,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最为肯定,其次是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目前存在争议,对于脊髓压迫较轻的患者,针刀治疗有一一定意义: 但对于脊髓压迫较重的患者,一般认为针刀治疗价值不大。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则不是针刀治疗的适应证。
不同类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重点不同,概括而言,针刀治疗颈椎病分为枕部软组织松解和颈部软组织松解。枕部软组织松解的目标主要是颈后部各肌群的起止点、枕部腱膜及项韧带,而颈部软组织松解的目标则主要是颈后肌群肌腹及起点、深筋膜及关节突关节等。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在以下各方案中进行选择,其中方案①适用于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而方案②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则需视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该点在枕外隆凸与外耳门连线的中点,约正中线旁开50mm。
2.头后大直肌止点
该点在耳垂中点水平线(该线距头上斜肌止点水平线约20mm)上、耳垂中点与后正中线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35mm,位于头上斜肌止点下、内侧。
3. 寰椎横突点
寰椎横突点的体表投影为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假想中点,乳突下触摸到的第1个骨性突起即为寰椎横突。
4.枢椎棘突点
自枕外隆凸沿后正中线向颈部触摸到的第1个骨性突起即为枢椎棘突。

1.枕部中、浅层肌肉及项韧带止点
共3点,分别为:枕外隆凸下缘1点,两侧上项线上、枕外隆凸两侧25mm各1点。
2.各颈椎棘突点
自枕外隆凸沿后正中线向颈部触摸到的第1个骨性突起即为枢椎棘突,沿后正中线向下触摸,依次可扪及第3~ 7颈椎的棘突。
3.关节突关节点
纵向定位:关节突关节的内侧缘连线距后正中线15mm,外侧缘连线距后正中线约25mm,针刀进针点可取在后正中线旁开20mm。
横向定位:C1~C2关节突关节位于C2棘突上缘水平线,其他的颈椎关节突关节位于相应下位颈椎的棘突水平线(如C2~ C3关节突关节位于C3棘突水平线)。


切割目标:头上斜肌止点。
术者左手持无菌纱布,右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针体垂直于颅骨切面,左手拇指按于下项线上距正中线旁开约50mm处(约相当于枕外隆凸与外耳门连线的中点),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至颅骨骨面,然后调转刀口线90°并向上摆动针柄,使刀锋向下并紧贴颅骨骨面,沿骨面切割3~4下,切割幅度为3~4mm,将头上斜肌止点少量肌纤维切断,达到降低头上斜肌张力之目的。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头上斜肌止点的中心位置位于枕外隆凸与外耳门连线的中点,止点宽度为(18. 32±4.18) m(图1-2-5),临床松解头上斜肌止点时可资参考。
2.头后大直肌止点
切割目标:头后大直肌在下项线的止点。
术者左手持无菌纱布,右手持1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针体垂直于颅骨切面,左手拇指按于定点处(耳垂中点水平线上,耳垂中点与后正中线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35mm),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至颅骨骨面,然后调转刀口线90°并向上摆动针柄,使刀锋向下并紧贴颅骨骨面,沿骨面切割3~4下,切割幅度为3 ~ 4m将头后大直肌止点少量肌纤维切断,达到降低其肌张力之目的。 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头上斜肌止点的中心位置位于枕外隆凸与外耳门连线的中点,止点宽度为(18. 32±4.18) m(图1-2-5),临床松解头上斜肌止点时可资参考。
3. 寰椎横突点
切割目标: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止点。
术者左手拇指尖端按在寰椎横突处固定进针点,右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躯体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寰椎横突尖端骨面之切面,将针刀沿左拇指尖端按压处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至寰椎横突骨面,移动刀锋至寰椎横突上缘,同时调整刀口线方向使之平行于横突边缘,轻提针刀1 ~ 2mm, 沿骨缘切割2~ 3下以松解头上斜肌张力;然后移动刀锋至寰椎横突下缘,重复上述操作以松解头下斜肌张力。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4.枢椎棘突点
切割目标: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在枢椎棘突的止点。
术者左手拇指尖端按在枢椎棘突处固定进针点,右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躯体矢状面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表面,将针刀沿左拇指尖端按压处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项韧带至枢椎棘突骨面。因为枢椎棘突有分又现象,故操作时要注意,进针后分别向两侧摆动刀锋寻找棘突的分叉,以下的操作需在两侧分又处的骨面分别进行。首先移动刀锋至棘突分又处骨面外侧缘及上缘,同时调整刀口线方向使之平行于骨突缘,轻提针刀1~ 2mm,沿骨突之上缘及外侧缘分别切割2 ~ 3下以松解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的张力。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1.枕部中、浅层肌肉及项韧带止点
(1)枕外隆凸下缘
切割目标:项韧带止点。
术者左手拇指尖端按在枕外隆凸下缘进针点,右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沿枕外枕外隆凸下缘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项韧带至颅骨面,调转刀口线方向90° 使之与矢状面垂直,将针刀提至皮下,再切割至骨面,切割过程中可听到明显的“咯吱、咯吱”的切割软组织声,重复3~4下以松解项韧带张力。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项韧带位于后正中线,其两侧的朋肉组织由浅入深分别为斜方肌、头半棘肌等,在此处松解时,若将针刀稍向两侧倾斜,也可对斜方肌和头半棘肌纤维进行松解。
枕外隆凸下24mm 【个体差异较大,为(24.30±4.35)mm】即有可能为枕骨大孔边缘,此数据可供术者参考,作为针刀松解时避开枕骨大孔的依据。
斜方肌头半棘肌与项韧带在枕部的附着点由浅入深均位于上项线后正中两侧,斜方肌附着点宽度为正中点两侧各(30. 75±5.73) mm,头半棘肌的止点宽度为正中点两侧各(42. 45±7.29) mm,项韧带止点宽度为正中点两侧各约35mm,这些数据可作为此处松解时的参考。
(2)枕外隆凸外侧25mm处
切割目标:头半棘肌、项韧带。
进针方法与松解方法同上。头半棘肌的单侧止点宽度达(42. 45±7.29) mm,因此,枕外隆凸外侧25mm处约为其附着区中点。
在该点进针及松解操作时需要了解局部神经血管的分布:约有1/3的人枕大神经穿头夹肌腱弓线浅出[该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7.68±7.33) mm, 距上项线的距离为(35. 79±8.67) mm],枕大神经浅出后继续向外上方走行,约在枕外隆凸旁开35mm处分为4~5个分支。同时,多数枕大神经有枕动脉伴行。
2.各颈椎棘突点
切割目标:项韧带、棘间肌。
术者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平行,在棘突定点处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项韧带至棘突,然后,调转刀口线方向90°使之与水平面平行,将针刀提至皮下,再切割至棘突尖骨面,并继续沿棘突上缘或下缘切割棘间肌(幅度2~ 3mm),以上过程重复3~4下,以松解项韧带和棘间肌之张力。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在棘突点松解时需要注意: C4~C8神经的后支分布于棘突尖部的项韧带组织中并穿过夹肌及斜方肌,终于相应部位的皮肤。针刀松解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感觉,另外,沿棘突尖上下缘进行棘间肌松解时要注意控制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触电感,说明针刀碰触了某支颈神经,此时应移动刀锋以避免神经受损。另外,沿棘突尖上缘进行棘间肌松解时要注意控制切割幅度。从解剖结构来看,自棘突尖切割5mm以内足以对棘间肌形成有效的松解,因此,切割幅度不必切割幅度。况且,过度深入会增加针刀进入椎管伤及脊髓的风险。
3.关节突关节点
切割目标:颈后部各层肌肉(斜方肌、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等)、 项韧带及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
术者手持I型4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呈45°角,在定点处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各层肌肉、项韧带至关节突关节骨面,之后,将针刀提至皮下再切割至骨面重复3~4下,以松解各层肌肉及项韧带张力。然后在关节突关节骨面调转刀口线方向约45°使之与水平面平行,探索寻找关节突关节缝隙,轻提针刀2~ 3mm至关节囊表面,再切割至骨面2~3下以松解关节突关节囊。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在此处松解时需要注意:颈神经后支及其伴行血管在颈后部为自外上向内下方呈斜行走行,因此刀口线方向应遵循外上至内下与矢状面呈45°以与神经血管平行。同时,进针及松解过程中要注意动作不可过猛、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以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如有触电感出现,要及时移动刀锋。
在关节突关节处,项部肌群的肌腱有的止于关节突关节囊(头最长肌的部分纤维),有的以短平肌腱起于颈椎横突根部(头半棘肌),然后跨过关节突关节。这些肌腱与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板之间共同围成一条骨纤维管,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发出后,即绕向后方穿入此管中并发出关节突关节支支配关节突关节囊,因此,关节突关节的错动会直接刺激颈神经后支引起颈部剧烈的疼痛且迫使患者头部制动,这一一症状在“落枕”患者最为突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以针刀准确松解发病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囊(压痛最为明显处)并施以“两点一面”手法轻轻活动关节突关节,使其错动的位置恢复正常,对于迅速解除“落枕"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来源:针刀平台论坛网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