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解决你屁股深处的痛!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1 01:59:51 阅读次数:139


龙川两渡河医院
 一、 梨状肌(正常)解剖(一)
1、梨状肌的起始与功能:起于2—4(5)骶骨的前面,穿过坐骨大孔,出骨盆后,紧贴髋关节的后面,止于大转子尖端的后部。平均宽度为39mm左右,平均长度为90mm左右。
梨状肌的功能:在伸髋关节   时——髋外旋;
在曲髋关节时——髋外展。
图片
一、 梨状肌(正常)解剖(二)
 2、梨状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A)
⑴ 属盆底肌、与腹腔紧邻又紧邻骶丛。
⑵ 其前面的内1/3与骶丛与盆腔相邻; 外侧上2/3与臀小肌相邻; 后面的内1/3与骶髂关节囊下部相邻;   外侧2/3以丰富的疏松组织与臀大肌相邻。(与坐骨神经的关系)

一、 梨状肌(正常)解剖(三)
3、梨状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B)
⑴梨状肌“上孔”与“下孔”。
⑵梨状肌抵止腱与其深部的髋关节囊之间偶有(5%±2.8%)大小不等的滑液囊,其炎症可刺激该肌挛缩,导致坐骨神经痛。
⑶神经与血管的共生关系。
图片
二、梨状肌解剖中的各种变化
1、大部分起自2--4(5)骶骨的前面,骶前孔的外面。
2、出骨盆后尚有一部分起自骶髂关节囊,也有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的附加纤维加入。
3、梨状肌与臀中肌完全融为一体者占6%± 2.7% 左右。
4、外上方与臀中肌纤维融合者占8% ± 2.71左右。
5、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多变(种)关系。
图片
三、损伤机理
1、脊源性——腰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力平衡失调与营养障碍;可伴有根性体征。
2、髋源性——梨状肌损伤,是髋部软组织损伤的代表,在所有的髋部软组织损伤中,80%左右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梨状肌损伤。
——髋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风寒侵袭,均可致该肌出现病变,可伴有干性体征。
四、诊断(一)
1、症状与体征
⑴ 轻度:下腰部不适或疼痛,或向大腿后部放散。一般不   会出现坐骨神经痛和臀大肌萎缩。
⑵ 中度:下腰部疼痛,沿坐骨神经放散,长期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弯腰拾物实验、直腿抬高实验均可出现阳性、臀大肌萎缩。
⑶ 重度:下腰部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功能 障碍、难以步行。
弯腰拾物实验、直腿抬高实验阳性;臀大肌萎缩。
四、诊断(二)
2、触诊定位:
⑴梨状肌或周围肌肉压痛。
⑵梨状肌透影定位:(体部、肌腱、远端,上孔、下孔。)
图片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一
图片
针刀定点:梨状肌体表投影的压痛点(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取梨状肌体表投影的压痛点(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作为进针刀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后探索进针,当针刀通过臀大肌,达到梨状肌时,可能会出现空虚的感觉,如果该肌粘连变性会有硬韧酸胀感,同时会有麻窜感,如麻窜强烈并沿坐骨神经下传,提示针刀已触及神经干,需提起针刀向外侧移动5mm,再进针刀.出现酸胀感处即为病变处,先排切2~3刀,横行剥离1次,再纵行疏通1次。然后出针。

出刀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屈骸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二
图片
针刀定点: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该点与大转子尖部连线的中1/3段交界点;该连线的外1/3段交界点;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刀体与臀部平面垂直。①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压痛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针尖刺至髂骨背面时,探及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达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令针体向外侧倾斜,针刀刃紧贴胀骨内面刺入,纵行疏通剥离。②松解梨状肌中段的压痛点(环跳穴处),在此处可摸到臀肌深部有条索状肿大硬物,丿和痛可向下肢放射,针刀剌入皮肤后,摸索进针。若患者有刺痛感、电击感,出现避让反应,可能是针刃触及了神经、血管,应迅速将针刀上提,向旁边移动2mm,继续进针,待患者诉有明显酸胀感时,说明针刀巳达梨状肌病变部位。做纵向疏通,横向剥离手法.如针下有紧涩,绷紧感,可用切开剥离法。③松解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外1/3处压痛点。针刀摸索进针达髋臼后缘骨面。患者诉针下酸胀明显时,针刃多在关节囊部位,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手法。该点治疗安全系数大,临床中常用,可在此处切断部分挛缩变性的梨状肌纤维。④松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将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刺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还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腱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

出针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屈腕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三
图片
针刀定点:髂后上棘与尾骨连线中点的上、下1.5cm左右部位各选l点;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刀体与臀部平面垂直。①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连线中点的上、下1.5cm左右部位各选1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针尖刺至髂骨背面时,探及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达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令针体向外侧倾斜,针刀刃紧贴骶骨内面刺入,纵行疏通剥离。②松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剌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还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腿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

出针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被动活动髋关节,使之内收、内旋5~7下。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来源:医学岐黄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