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两渡河医院官方网站! 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科研动态
针刀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
发布人:两渡河医院 发布时间:2017-03-25 05:03:52 阅读次数:1440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说来是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是一个老大难病症。由于小针刀的应用和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复位手法,是这一疾病也可不用开刀得以治疗。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关解剖

腰椎间盘及其相关解剖极为复杂。这里只能简单介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成人由26节椎骨(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尾骨各1块),借23个椎间盘、椎间关节及多个韧带连接而成。由上述组织构成了椎管椎间孔

椎管容纳脊髓和神经根,椎间孔通过神经根和根动静脉等组织。脊柱两椎体间有间盘组织,相邻两个椎骨组成一个功能单位。椎体及椎间盘前有前纵韧带,后有后纵韧带。椎体的后部有椎板及小关节,由黄韧带和关节囊连接,还有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及有关肌肉组成比较稳定的腰部脊柱。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上起枕骨底部和寰椎后结节,下止骶骨上半部,其形态为胸部窄而厚,颈腰部宽而薄。

前纵韧带与椎体和椎间盘前缘紧密相连,有限制脊柱过伸功能。过伸性外伤致前纵韧带撕裂十分常见,同时可有间盘前脱出,引起腰痛。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部,上起枢椎与覆膜相续,下达骶管前壁,较前纵韧带为窄,不能完全遮盖椎体后面和椎间盘。且两侧薄弱。韧带与椎体上、下紧密相连,但在韧带与椎体间留有间隙,有静脉丛通过。椎间盘常从侧方突出。后纵韧带的骨化,在颈椎和腰椎常见,是引起脊髓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测量,L3-4间盘内压力,以站立位为标准,仰卧位可降低50—60;若呈无支持坐位则升高40%;弯腰40°时,升高100%;若前弯加旋转时则升高400%。如前屈提举2Kg重物时,其间盘内的压力则可达卧位时压力的10倍。因此多认为,经常或突然前屈并旋转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


病因病理

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绝大数发生于L5、S1间盘,极少数发生于L4、5间盘,其他腰椎间不发生此症。

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密切联系:

其一,第五腰椎间盘后侧的后纵韧带薄弱而狭窄,此处是间盘最易突出之处。

其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屈伸脊柱或弯腰转身,使腰间盘内的水份和营养成分减少,因此弹性明显下降。由于胶原纤维增多,间盘逐渐变窄,使其周围韧带松弛,椎体间产生过度活动,加上椎间盘生化因素的作业等,成为腰椎间盘从中央突出的内在基础。

在此基础上,当腰部受到前屈的扭伤或负重弯腰等影响,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正后方脱出,压迫两侧神经根和脊髓,引起双下肢痛、麻或鞍状麻痹。


临床表现与诊断

1.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或积累性损伤史。

2.腰腿痛并有双侧坐骨神经干对称性痛。行走站立时加重,卧床时缓解,时轻时重,但可以骑自行车。

3. 腰部僵硬活动受限,走路呈鸭步状态。

4.下腰部棘突两侧有深在性压痛伴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

5. 双侧坐骨神经牵拉实验阳性(即支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L5—S1神经支对应区的感觉障碍及反射异常。部分有鞍状麻痹及大小便失利。

6.X线检查及CT检查,参阅腰间盘突出症。

7.除外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


针刀治疗

1.体位:俯卧位。

2.体表标志:

两髂脊连线,通过L4棘突或L4.5棘间。

3.定点:

①②L5—S1或L4-5棘间及两侧横突间共三点。也可在骨盆牵引后再予定点,牵引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不宜过大(约30Kg左右)。

③其他软组织损伤点(腰、臀、腿压痛点)

4.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行针刀术。

5.针刀操作:

①在棘间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垂直皮面刺入,超过棘突顶端,进入棘间,将刀口调转90度,在棘突上缘行切开剥离。

②在横突间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先达横突骨面,将刀锋移至横突下缘,并调转刀口线90度,与横突下缘平行,紧贴横突下缘骨面行切开剥离,松解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对侧横突间点同样处理。

③其他腰、臀、腿软组织损伤压痛点,其针刀治疗与相应软组织损伤治疗操作相同。

术毕,无菌辅料覆盖针刀口,固定。

6.手法操作:

针刀松解术后,行手法复位。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台上,先行骨盆牵引,牵引力在40—120Kg之间(比针刀治疗时牵引力要大一些),持续20分钟。然后做连续提腿复位法使其复位。

7.药物治疗:

①给予消除水肿药物。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入,保证半小时内滴完,每天1—2次,连续三天。

②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入(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体中)。每日一次,连续一周。

③适当给予抗生素。

④给予通经活络中药,活络一号冲剂,1包、日二次,白水冲服。

⑤如有腹胀、便秘等,可给予番泻叶泡水饮。


护理与康复锻炼

1.整体搬运和整体翻身,病人绝对卧床。在手法结束后,按脊柱外伤病人搬运方法,送回病房。在搬运时要保持患者身躯平直,仰卧于病床上。下肢可伸屈活动,但躯干不得任意活动,更不能坐起。在床上可翻身,但也必须保持身体平直,不能扭转腰部。大小便时不可下地,并要保持腰部前凸位,以足支撑臀部抬起,接下大小便,需绝对卧床三周。

2.针刀治疗术后,要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对肢体的感觉、运动要经常检查,对其变化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骨盆牵引。真刀术后每天要做骨盆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每次2小时,每日3—4次,在牵引时一定要保证牵引效果。

4.对体质消瘦病人,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压伤皮肤,预防压疮发生。

5.针刀治疗后两周,可行飞燕式练功,循序渐进,每天50—100次,并做下肢抬举锻炼,双下肢每天各做50—100次。

6.绝对卧床三周后,可拄双拐下地,练习数日后,可弃拐行走。

7.治愈吼三个月内,不能长途步行,半年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


注意事项

1. 棘间点施术,针刀不可刺入脊髓腔,防止损伤马尾神经。

2. 横突间施术,尽量在横突的下缘,以免损伤脊神经后支,更不可离开横突骨面,以免损伤腹腔脏器。

3.在做手法操作时,要用力柔和,力度适当。避免用力过猛、过大,以减少对腹腔脏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