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有神奇效果,下面就针刀进针点的选择及局部感 应与效果的关系作如下介绍。

-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1、进针点的选择
1.痛点选择:
每种疼痛性疾病均在不同的筋膜、韧带、肌腱等处有压痛点,中医称之为“阿是穴”;西医认为是扳机点。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详细查体、触诊后,加之明确的诊断后确定。如坐骨神经痛无论是根性、干性疼痛,均在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易卡压部位有压痛点,常选择梨状肌、胭绳肌等处为进刀点。而进刀部位则以选择向心性进针刀点为主,如坐骨神经常选择梨状肌部位,而胭窝部的卡压则视梨状肌行针刀后效果再定。
2.枝川选点:
在枝川的体壁内脏相关论及神经的前后根学说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如心脏疾患常在T4椎体旁有明显的条索样压痛点,行针刀后,病人胸闷等不适感解除。再如脊神经前根的病变在后根找痛点,反之后根的病变在脊神经前根部位也常有痛点。此法的要点在于能正确理解枝川理论并熟知脊神经在肌肉内的分布。
3.全息现论选点法:
所谓全息,简单地说每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作为一个全身的缩影,其一个器官的病变可反映在一个单元内。这一理论在传统针灸学的耳针中反映更为突出。而针刀点的选择常在长骨干,如掌骨、尺骨、桡骨、肱骨、肩胛骨、股骨、胫腓骨等部位。全息理论解释了针刀在临床应用之所以能取得奇效的现象。
4.明确诊断后选点:
明确诊断后选择进针刀点,能准确地完成闭合性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病因是关节腔及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其血运。进针刀后十字切开髂股韧带,抵达关节囊,从而起到了内引流作用,临床效果良好。

2、局部感应
进针刀后的局部感应可证明进针刀的正确性,同时也提示了针刀进行剥离的方向。如肩胛下肌痛点进刀后剥离,其酸胀感向同侧上臂放射;臀中肌压痛点进针刀后酸胀感则可向大腿放射至膝部,部分病人可达小肠后部,此感应的出现证明了选点及施行针刀的正确性。

3、效果
局部感应越明显,效果越好。部分病人甚至出针刀后感应仍存5~10分钟,10分钟后酸、麻、胀、感消失,疼痛也随之消失,功能则得到良好的改善。我院在阻滞加针刀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针刀的针和刀的作用,使治愈率由原来的78%提高至86%, 此结果证明,针刀治疗不只是闭合性手术,针刀活血通络的作用对病人的康复也起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