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入夏以来,气温节节攀升,炎炎夏日,出门不过片刻,就觉得暑热难当,除了体感上的不适,高温给心脑血管健康也带来了挑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发生在冬季。其实,夏季的高温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温度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总体风险增加2.1%,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风险最高,65岁以上人群是高风险人群。
为应对高温,人体加速散热时皮下血管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导致流向心脏和大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可能引发心肌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高温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这种过度耗氧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脏功能本已受损,高温带来的额外负荷可能加剧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症状。
炎热环境下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易导致体液过度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闷热环境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老年人群,其血管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高温环境更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危重症。
足量饮水,稀释血液是根本
主动、规律饮水,莫待口渴再行动。温开水、淡茶水是最佳选择。成年人日饮水量建议达1500-1700毫升,高温或活动量大时需酌情增加。观察尿液颜色(浅黄为佳)是简易判断依据。

清淡饮食,减轻血管负担
减少高盐(咸菜、酱料、加工肉)、高脂(肥肉、油炸食品)、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选择新鲜蔬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鱼、豆制品、瘦肉),其富含的钾、镁、抗氧化物质等是血管的天然守护者。
合理避暑,减少户外时间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及剧烈活动。若需外出,务必做好防晒(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选择轻薄透气浅色衣物。
规律作息,稳定生物节律
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至关重要。避免熬夜,午间可小憩片刻。情绪激动易致血压飙升,学习调适心情,保持平和心态。
不要擅自减药、停药
慢性病患者不要擅自减药、停药。夏季天气炎热,血管扩张,血压与冬季血压存在差异,日间血压比冬季略低,但夜间血压比冬季略高,所以夏季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增大,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有不适(如持续头晕、胸闷、胸痛等),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不要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差过大
夏季离不开空调,如果空调温度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引起血管收缩,造成急性脑卒中。因此,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26摄氏度左右为宜。

不要忽略实际情况,过量运动
夏季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量出汗,否则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脑血管病患者要格外警惕高温对身体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来源:昭山镇卫生院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