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轮感染高峰3-5月到来?两类人群或受影响大!2023-02-08
- 社保转移影响养老金?社保转移的五大误区及养老金...2022-08-17
- 没有工作单位,自己缴纳社保划算吗?内行人说出答...2022-08-17
- 医保卡过期?停用?警惕这类诈骗!2022-08-09
以下是全年24个节气及其对应的健康提示梳理,结合自然规律与中医养生理念,帮助您顺应时节调整生活:
春季节气(2月-4月)
1. 立春(2月3-5日)
特点:阳气初生,乍暖还寒。
健康提示:防风保暖,少吃辛辣;多吃韭菜、芽菜助阳气升发。
2. 雨水(2月18-20日)
特点:湿气渐增,易伤脾胃。
健康提示:健脾祛湿,饮食加山药、薏米;少食生冷。

3. 惊蛰(3月5-7日)
特点:春雷始鸣,肝气旺盛。
健康提示:早睡早起,疏肝理气;可饮菊花茶,忌动怒。
4. 春分(3月20-22日)
特点:昼夜均分,阴阳平衡。
健康提示:饮食寒热均衡(如菠菜配生姜),适度户外活动。
5. 清明(4月4-6日)
特点:气候清爽,肝火易旺。
健康提示:清淡饮食,忌发物(如海鲜);多散步疏解情绪。
6. 谷雨(4月19-21日)
特点:雨量增多,湿气重。
健康提示:防湿邪入体,喝红豆茯苓汤;适当运动排汗。
夏季节气(5月-7月)
7. 立夏(5月5-7日)
特点:暑热初显,心火渐旺。
健康提示:养心安神,多吃莲子、百合;午间小憩补精力。
8. 小满(5月20-22日)
特点:湿热交加,易生湿疹。
健康提示:清热利湿,吃苦瓜、冬瓜;保持皮肤干燥。
9. 芒种(6月5-7日)
特点:农忙暑热,易疲乏。
健康提示:补钾防倦(香蕉、菠菜),避免长时间暴晒。

10. 夏至(6月21-22日)
特点:昼最长,阳气极盛。
健康提示:防暑降温,饮酸梅汤绿豆汤;避免熬夜耗阴。
11. 小暑(7月6-8日)
特点:闷热难耐,易中暑。
健康提示:多饮水,喝荷叶粥解暑;午后减少外出。
12. 大暑(7月22-24日)
特点:一年最热,湿暑交蒸。
健康提示:饮食清淡,冬瓜汤祛湿;空调房忌久待。
秋季节气(8月-10月)
13. 立秋(8月7-9日)
特点:暑热未尽,秋燥初起。
健康提示:润燥滋阴,吃银耳、梨;忌贪凉防腹泻。

14. 处暑(8月22-24日)
特点:暑气消退,温差增大。
健康提示:早睡早起防秋乏,多吃莲藕、芝麻润肺。
15. 白露(9月7-9日)
特点:昼夜温差大,易受凉。
健康提示:保暖防寒,喝桂圆红枣茶;勿赤膊睡凉席。
16. 秋分(9月22-24日)
特点:阴阳平衡,燥气加重。
健康提示:润肺防咳,食蜂蜜、杏仁;运动宜温和。
17. 寒露(10月8-9日)
特点:露水转寒,秋燥明显。
健康提示:保暖足部,炖雪梨川贝润燥;忌辛辣烧烤。
18. 霜降(10月23-24日)
特点:天气转冷,脾胃易虚。
健康提示:温补脾胃,吃南瓜小米粥;注意关节保暖。
冬季节气(11月-1月)
19. 立冬(11月7-8日)
特点:寒气初袭,万物闭藏。
健康提示:补肾藏精,吃羊肉、黑豆;早睡晚起避寒。
20. 小雪(11月22-23日)
特点:气温骤降,情绪易低落。
健康提示:温补驱寒(桂圆鸡汤),多晒太阳调节情绪。
21. 大雪(12月6-8日)
特点:降雪增多,心血管压力大。
健康提示:防寒保暖,晨练待日出;高血压患者忌剧烈运动。

22.冬至(12月21-23日)
特点:阴气最盛,阳气始生。
健康提示:进补最佳期,吃饺子、羊肉汤;艾灸关元穴补阳。
23. 小寒(1月5-7日)
特点:寒冷加剧,易感冒。
健康提示:暖身防寒,喝姜枣茶;减少大汗淋漓的运动。
24. 大寒(1月20-21日)
特点:一年最冷,新旧年交替。
健康提示:温补为主(枸杞鸡汤),适度运动助气血流通。
总结建议
饮食:春升发、夏清淡、秋润燥、冬温补,顺应四季特性。
作息:春夏早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与日光同步。
运动:避免极端天气下剧烈运动,冬季以室内活动为主。
情志:春季疏肝、夏季静心、秋季平和、冬季藏神。
注意:个体体质差异大,如湿热、阴虚等特殊体质者需个性化调整,必要时咨询中医师。
来源:健康玛纳斯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公众号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两渡河北二路91-1号 电话:0762-6293333